欢迎访问信息百科,专业百科知识网站!
手机版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科精选 >大余中学

大余中学(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)

发布时间:2023-11-18   作者:血色素人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大余中学

大余中学一般是指江西省大余中学,创办于1923年8月,创办时,校名为“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”,1927年10月改为“江西省立第十三中学”,1978年列为省重点中学。

大余中学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的梅岭北麓,校园占地总面积为70.8亩,建筑面积16630.9平方米,其中教室、图书馆、实验室、电教室面积为6857.82平方米,师生宿舍面积7370.8平方米。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,其中高中部62个班,初中部2个班,在校学生3500多人。校园内古树参天,绿荫如盖,环境幽美,1985年被省绿化委员会评为“绿化先进集体”。

中文名:江西省大余中学

简称:大余中学

创办时间:

校训:团结奋进求实创新

院训:团结奋进求实创新

地址:赣州市大余县建桂街城上路13号

知名校友:黄水生

英文名:DaYu middle school

创建时间:1923年

类型:省重点中学

所属地区:江西,大余

现任校长:张芳芳

学校概况

大余中学创办于1923年,原名“江西省省立第十四中学”,历经十数次易名,1978年始定名为“江西省大余中学”。八十多年来,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英才,校友足迹遍及全国,远涉欧美。

20世纪80年代以后,学校更是以每年向各大高等院校输送大批优秀学生的骄人成绩,使大余县获得“人口小县,教育大县”的美誉。大余中学现为省级重点中学。

校园占地130亩,建筑面积达36000多平方米,有教职工近300人,学生近4000人。学校南望梅岭,北临章江;校内古樟参天,嘉木葱茏,绿化面积达47000多平方米,校园环境十分幽美,是国家级“绿色学校”。

学校拥有图书馆大楼、理化生实验楼、信息技术综合教学大楼,教学设施优良,办学水平较高,是国家“十五”计划重点教育研究课题“信息化理论与实践”研究基地,“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”。

历史沿革

大余中学创办于1923年8月,始名“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学”,校址在今水城西城上路13号。

1927年4月更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初级简易化学工业科职业学校”,招收化工职业班。

1937年8月停招化工班,复招初中班,称“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”。1941年增设高中部,更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中学”。解放后更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联合中学”。1952年裁撤高中部,又改名为“江西省立大余初级中学”。

1957年恢复高中部,改名为“江西省大余学”。

1968年10月并入共大大余分校。

1969年9月与共大大余分校拆开,改为“大余南安五·七中学”。

1970年5月与大余化工厂挂钩,更名为“江西省大余县化工厂五·七中学”。

1973年复称“江西省大余中学”。校名共更改十四次首任校长李景飞。民国时期(1911年-1949年)历任校长中,治校严谨、办学成绩卓著者,首推张广鸿。他廉洁奉公,热爱师生,主政十年,学校面焕一新。建国后,历任校长中成绩卓著者有吕忱华、朱光作、童谱安、李青。如今,经历任校长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,努力进取,大胆探索,勇于创新,教学质量一直居全地市前六名。

1985年被评为“文明学校”,2001年被授予“省绿色学校”,2002年被授予全国“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”实验学校。

学校设施

校园面积150亩,建筑面积28060m2,其中教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、综合楼面积21036m2,师生宿舍面积9024m2。校园内古木参天,环境幽雅。校园进一步得到美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硬化,有花坛28个,草坪10块,校园面积2810m2。入初中部就读者有25283人,入高中部就读者有18823人。

校内图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有一万余册,日本侵略者侵占县城,部分散失,仅余8569册。建国后添购新书46648册,报刊88种,并有古籍善本多种。理化实验仪器,主要是建国后新添购的,现有28种3851件;生物标本183种192件,模型121种213件。

另有电影放映机4台,微机98台,收录机141台,多媒体1套,各种录音磁带、录像带390多盒。理、化、生三科都能按要求开齐演示实验,以便于师生随时进行实验或演示。

师资力量

从1957年至1966年,1977年至今,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共有3862人。1982年以来,几乎每年都要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百人以上,特别是1999年以来,每年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达四、五百人以上(每年参加高考大致在五百至六百人左右)。

大余中学素以教学严、学风好著称。大凡上课、早晚自习、复习、作业、测验考试,都有具体规章制度。对学生有“日常量化管理”制度,对老师有“教学工作管理”制度。

教师发表于市级以上论文的共有116篇,获市级以上论文奖的共有776次;学生学习成果在县级以上获奖和发表的,共有186篇次,参加省级数学、生物等学科竞赛,28人获省级以上奖,参加地市球赛、运动会获奖共18次。学校有一个国家级课题,三个省级课题。

2002年,大余中学有50个教学班,高中38个班,初中12个班,学生3618人。教职工208人,其中获副高职称的43人,特级教师称号的1人。

教学宗旨

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涤荡中华大地,在县委、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支持下,大余中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。全校教职员工以“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”为指针,以“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”的四有新的为学生的培养目标,牢记“团结、文明、勤奋、进取”的校训、兢兢业业、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。广大学生朝气蓬勃,明规守纪,勤奋学习,奋力拼搏,尊敬师长。

办学水平

大余中学自创办以来,一向以教学严、学风好、校风正著称。70多年来,为祖国为社会培育了数以万计的英才。

教学质量连年稳中有升,有7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,1人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,尤其2005年,大余中学高考上二本学生人数首次突破300人大关,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名列全市前茅。

学校荣誉

1987年物理组制作的“折射率测定器”在地、省和北京展览时,分别获一、二、三等奖,并获得国家专利。

生物组利用生物园进行直观教学和组织学生自行实验,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。

语文教研组承担的国家“十五”计划重点教育研究课题“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”顺利结题并获一等奖。

出版的《呵护创新》一书获“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十大科研成果”一等奖。

校文学社刊物《二月花》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刊物,两年内有两名学生被吸收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出版了个人诗歌专辑和长篇小说。大余中学语文学科被评为赣州市“名学科”。

全省生物园建设经验交流会曾在大余中学召开,大余中学生物园被江西省教委评为“生物园建设”一等奖。

1996年高考,年仅15岁的高二学生刘清越,以620.5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。

连续三年被市教委评为“重点中学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奖”先进学校。赢得了社会赞誉,连续几年受到了县委、县政府、县教委的表彰和嘉奖。

仅2004年和2005年,全校教师就在国家级、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00多篇,并有80多篇论文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。

文体活动,硕果累累,高中女子排球荣获全市6连冠,2005年被列为江西省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学校;2004年、2005年高中文艺队连续获赣州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第一名。

上一篇 : 显影液

下一篇 : 比较研究法是什么意思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时尚女人
健康养生
生活百科
美食百科